由雷达财经创建文本 |丁宇编辑|孟帅

随着光伏与储能融合成为太阳能行业的共识,一度对储能业务保持谨慎态度的隆基绿能终于跟随众多同行的脚步,正式向储能之路敞开大门。
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1月13日发布的公开信息显示,隆基绿能与晶控能源等公司签约。公司拟通过股份收购、增资及投票权转让等方式,收购京光能源约62%的投票权。这意味着隆基绿能正式进军储能卡车市场。
该公司过去两年的糟糕业绩可能成为隆基绿能变革的催化剂。受行业等外部环境压力影响由于供需失衡和价格竞争加剧,以及管理决策内部调整,公司去年以来累计归母净利润亏损已超过120亿元,营收较千亿元以上水平大幅下降。
业绩压力进一步传导至资本市场。截至11月17日收盘,隆基绿能最新市值为1644亿元,较历史高点缩水近3800亿元。
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的财富也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在10月底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中,李氏夫妇以310亿元的身家位列第206位,实现财富较2024年增长19%。不过,相比2021年的885亿元资产,四年间资产减少了575亿元。

获得晶控能源展示储能美好未来
11月13日,据陕西省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隆基绿色能源与晶控能源等签署协议。
根据交易协议,隆基绿能将通过收购股份、增资及投票权委托等方式,获得京港能源约62%的投票权。
交易之前,个人持有相当于 Keiko Energy 股份 44.79% 的联合投票权。它们是共同管理的,京兴能源是单独管理的。交易完成后,隆基绿能将拥有晶控能源62%的投票权,对晶控能源拥有独家控制权。
雷达财经获悉,隆基绿能是全球单晶硅技术领域的主要参与者,涵盖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销ED太阳能解决方案、地面太阳能解决方案、氢能设备等业务领域。
晶控能源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业务。专注于能源供应系统、智能储能系统和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三大业务领域的研发和创新。我们可以提供生态应用全场景的智慧能源与管理解决方案。
目前,晶控能源拥有完整的核心技术自研能力,业务覆盖中国大陆、欧洲、北美等地区。精能能源在机场特种车辆电源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全球储能系统直流侧集成商排名第二。在国内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领域跻身前六名。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amo全球四大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中,只有隆基绿能此前未实施过大规模储能。商业公司。
有分析认为,收购完成后,隆基绿能将与其他太阳能发电巨头一样,正式开启太阳能发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弥补在储能方向的短板。
雷达财经发现,隆基绿能在储能业务的设计上并不算很“激进”。
去年7月的一次公开活动上,该公司总裁钟宝申表示:“一体化大型组件公司基本上都是做储能的。有人问隆基为什么不做储能。我回答说,我不知道隆基在储能领域有什么独特的能力,能为社会和客户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所以隆基不会成为颠覆者。”
在奥克托同年5月,市场传言隆基绿能将进军储能领域,并将其发展为第二条公司增长曲线。
不过,在同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钟宝申表示,有关公司进军储能业务的传言是由于市场的误解所致。
钟宝申强调,公司确定将发展氢能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并积累了经验。关于储能业务尚未做出明确决定,内部论证和讨论正在进行中。
据新京报报道,对于没有选择储能的原因,隆基绿能在2023年10月末的业绩简报中表示,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与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各大公司相比,并不一定能取得比对方更好的成绩。部分。
然而,即使到了2025年,隆基绿能也难掩冲向储能路线的决心。
据天眼查了解,今年4月、5月,隆基绿能先后成立了内蒙古兴安联邦智能储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武威筑维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多家涉足储能业务的新公司。
9月下旬,界面新闻从多方获悉,隆基绿能已收购晶控能源股份。
还有消息称,隆基绿能正在与另一家储能公司接洽考虑收购,目前此事仍在讨论中。
10月,隆基绿能成立另一家储能公司——广西柳州源树新能源有限公司。
隆基格力投资晶控能源的前几天,隆基绿能终于在Novem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上市ber 10.该公司表示正在积极评估太阳能和储能业务组合,以利用市场机会。
至此,这家此前寄希望于氢能、一度被外界戏称为“太阳能领军者”的公司终于转向电化学储能,以跟上太阳能大军的步伐。
新京报此前提到,隆基绿能此前曾选择氢能作为实施储能的方式。不过,从产业应用的角度来看,氢能仍需要参与者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充足的资金。

储能部署幕后业绩仍承压
隆基绿能收购精准能源并大举进军储能卡车,或许既与整体行业趋势有关,也与公司近期业绩不佳有关。
根据流感数据iFinD显示,2022年隆基绿能营收增长近60%,直接突破千亿大关,跃升至近13亿。 0亿元。盈利表现也非常亮眼: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60%,达到近150亿元。
然而仅仅一年后,隆基绿能的营收就大幅停滞,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也出现了罕见的下滑。
此后,即使到了2024年,经营业绩也没有改善的迹象。销售额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6.23%和180.15%,由盈转亏。
展望2025年,隆基绿能业绩仍面临压力。据公司最新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09.15亿元,同比下降SE 为 13.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不过,该公司仍录得亏损34.3亿元。
雷达财经查阅了隆基绿能历年的财务报告发现,该公司认为公司从2023年至今的失败是由于总体环境影响所致。近年来,太阳能行业产能快速释放、供需结构失衡以及新技术的快速重复,导致产业链价格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环境日趋复杂。在利润丰厚、存在贸易壁垒的美国市场,该公司因海关障碍而面临严重的装货延误和退货运输成本。由于无法交付货物,该公司也难以回应客户投诉。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下半年在美恢复,公司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隆基绿能在运营管理上也犯了不少错误。此前,隆基绿能高效产品长期供应不足,导致公司形成了“以产定销”的运营模式和思维惯性。
然而,这却给隆基绿能2023年下半年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严重失误。HPBC 1.0产品在能耗和成本上与竞品没有任何差异的情况下,却投入了规模化生产。公司库存暴涨,造成巨额存货折旧成本。
2024年下半年,隆基绿能开始停产该产品,并采用新一代BC技术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因产品停产造成较大损失。动作停止。
同时,行业技术日新月异,PERC产能退役导致资产减值,严重影响公司经营。
在公司2024年年报中的致股东信中,隆基绿能总裁钟宝申也表示:“管理层曾预测2023年市场将放缓,但组织惯性较强,资本支出和预算没有及时调整,全面成本转型直到2024年第二季度才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23日,隆亿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已收到李振国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要求辞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
不过,即使卸任后,李先生仍将继续专注于公司的研发和技术管理。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实验室主任现任技术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专注于太阳能前沿技术,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原职务将由钟宝信总裁担任。

为应对“反内卷化”趋势,业内其他企业纷纷转向光存储和融资。联合起来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产业进入快速扩张期。但近两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倍增,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内卷化”严重。
在去年12月的太阳能行业年会上,隆基绿能总裁钟宝申表示,有人说太阳能行业现在“内化外包,吃亏挨骂”。这就是国内外的现状GN 市场。
在钟宝申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类似的经营主体太多,造成了过度竞争。 “份额”的最终限制是假冒伪劣产品。钟宝申甚至承认,事实上这两年光伏组件的质量比以前更差了。
为改善行业面临的困境,我国太阳能行业发起了“反内卷”运动。去年底,30多家光伏组件、电池企业签署自愿纪律协议,决定对其产能进行管理。
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局长王洪志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
本文直击行业问题,提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成本降低提高能源效率,纠正“内卷式”竞争特别是光伏产业,推动新能源由单一能源消费向多能综合利用转变。
光储一体化是“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的重要体现,是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电的关键。一些人认为这是展览背后的推动力。
与此同时,不少太阳能企业在光储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于行业龙头阳光电源来说,今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贡献了约178亿元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40%以上,超越太阳能发电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与此同时,该部门的毛利率仍保持在40%左右,处于行业高位。在公司所有业务中处于最高水平。
太阳能公司阿特斯也正在走上储能之路。今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业务销售额3.1GWh(含家庭储能),同比增长19.23%。第二季度储能供应量达到2.2GWh,环比增长超过140%。
储能业务作为阿特斯阳光电力的第二大主业,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支柱,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就连与隆基绿能一样长期退出储能业务的通威股份,也在今年2月正式进军储能行业。旗下通威新能源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政府签署150MW/300MWh共享储能及“电力系统负荷存储一体化”建设项目。
据悉,该项目项目将投资5亿元,采用先进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打造高度集成、智能化、交互式的能源管理系统。
隆基绿能终于搭上了光存储一体化的“最新潮流”。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隆基绿能能否借此实现新的商业突破。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每天24小时传输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