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盛国健与麦吉生物围绕IL-4R抗体专利之争再次白热化。 11月3日,三生国健公开宣布,已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麦吉生物核心专利无效,直指该公司旗舰产品MG-K10的拯救。这场纠纷不仅在于两家药企之间的技术归属之争,还在于麦吉生物科技试图登陆港交所所面临的专利、财务和市场竞争的三重压力。
1.专利纠纷:从职务发明到商品危机
麦吉生物与三盛国健的纠纷始于人事变动。 2016年,曾在三盛国健工作的张成海、朱令桥等人创办了麦吉生物,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申请了IL-4R抗体的专利。三生国健后续最终提起诉讼,声称这是一项“劳动发明”。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三盛国健2015年的内部电子邮件中已包含与麦吉专利极为相似的研发计划和实验数据。 2020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决相关专利申请权归属三盛国健。
尽管麦吉生物在后来的专利设计中去掉了这一有争议的专利,但该公司的旗舰产品MG-K10仍然依赖于类似的技术。现在,三生国研再次提出专利无效申请。如果成功,麦吉生物科技将失去MG-K10的知识产权保护。证监会还在评论中明确要求麦吉解释专利纠纷是否是上市的主要障碍。
2.财务困境:零收入、高负债、浪费钱的研发。
麦吉生物的财务状况也是一个原因忧虑。该公司迄今尚无产品上市,销售额从2023年的872.2万元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0元,同期累计亏损40.6万元,达到0万元。更难的是资产负债结构:2023年底负债率几乎达到700%,而到2025年3月仍处于166.83%的高位,净资产仍为负值。
经过Pre-IPO融资,现金流压力有所缓解,但仍需继续投资MG-K10的三期临床试验。在造血能力不足的背景下,麦吉生物严重依赖资金生存。如果IPO受阻,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3、市场竞争:IL-4R靶标红海已至
即使MG-K10上市成功,麦吉生物也无法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 I领域已经有多家大公司L-4Rα 靶向。 Dupilumab由赛诺菲和Regeneración联合开发,年销售额超过100亿欧元。在国内市场,康诺雅生物的sprusizumab已获批三个适应症,康诺雅生物的CBP-201也已提交上市申请。此外,三生国健、恒瑞医药、志祥金泰等10余家公司也志同道合,大部分产品已进入临床后期。
据行业预测,2026-2027年IL-4R市场α将进入重组期。即使麦吉生物的MG-K10按计划上市,仍将面临价格竞争、渠道竞争、适应症覆盖不足等多重挑战。
结论
专利纠纷、资金压力和市场竞争是压垮麦吉生物知识产权的三座大山。 O. 竞争之路 三生国研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其统治地位利润、与辉瑞的巨大许可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内部开发产品的进步。这种不对称竞争不仅影响着药品的命运,也反映出创新制药行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残酷排斥。如果麦吉生物不能迅速化解核心资产的风险,就无法进入资本市场。即便如此,也难以在寒冬里走得更远。
本文是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
新浪财经公众号
我们每天24小时播放最新的财经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